针对产教融合动力不足、利益不均、深度不够等问题,学校和瑞安市政府共建瑞安学院,通过联合办学破解产教融合难题,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。专业联合产业,实现专产联接。适应传统产业重塑、新兴产业培育、商贸协同发展需要,优化专业设置,设置新能源装备技术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、现代物流管理等11个专业,形成与浙南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新格局。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,开发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,融通岗课赛证,落实“三教”改革,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为解决行业产教难融问题,克服“校中厂”“厂中校”办学弊端,学校与瓯海区政府联合共建设计学院,实现校行企合作零距离,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。与行业共赢,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。与行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合作,落地全国首个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人才培训基地,校行企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两家、省级产业研究院5家,建设中意职教园,与意大利一流设计类大学合作建设服装设计专业,引培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等鞋服产业领军人才30余人,聘任国际设计大师5人,与行企联合筹建大师工作室27个,打造鞋服发展新引擎。
为解决中高职衔接不畅不实不强问题,学校和永嘉县政府共建永嘉学院,设高职部和中职部,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。以一体贯通为途径,构建“五统”人才培养模式。突破性采用“1+3+1”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。一是统一培养目标,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;二是统领生涯规划,实施全学程生涯指导;三是统筹技能培养,实施递进式技能提升;四是统揽育人载体,实施分阶段思政教育;五是统建评价体系,实施过程化质量监控。
为破解“数字性”与“职教性”有机结合的难题,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,学校与温州市经信局共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,并交由学校单独运营,打造企业服务数字职教共同体。立足“客家”优服务,服务企业数字化。以线上“帮企云”平台和线下“帮企行”活动为载体,为超30万家次企业开展融资对接、技术诊断等服务1000余场,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。立足“大家”创品牌,服务社会数字化。形成政企交流大平台,开办“亲清政商云学堂”170余期,观看人次超650万,年培训量超100万人次,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互学共进平台。开创国际融通新赛道,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,推动企业开展商贸洽谈、技术交流等国际合作,服务世界温州人。科产融入,强化科研服务。紧盯产业开展“有用、有效”科研,建设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57个,省级企业研究院28个,参与开发国家、行业技术标准9项,每年科研到款额超4000万元,为10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,每年助力企业增效超10亿元,智库成果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20余项。科教融通,反哺教学改革。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,以科技赋能专业升级,新增专业10个、撤销专业13个,实现专业数字化转型;以科研赋能教育教学,每年开展研发反哺教学专项研究,实行“教学出题目、科研做文章、成果进课堂”,与亚龙等校企共同开发实训设备、共同编写教材教案,提升“双师”素质,立项全国教科规项目4项,获国家精品课程、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国家级教材等荣誉百余项。<section style="margin: 0px 0px 24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color: rgba(0, 0, 0, 0.9); Helvetica Neue", "PingFang SC", "Hiragino Sans GB", "Microsoft YaHei UI", "Microsoft YaHei", Arial, sans-serif; letter-spacing: 0.544px; text-indent:2em;; white-space: normal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, 255, 255); text-align: right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>来源:中国教育报
相关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8jdJtA9l-npdYH6E1QLZ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