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浙报版面截图
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泵阀专业的学生们在实训室里上机实操。受访者 供图
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。协同育人,是县域产业学院另一项重要任务。
“我们的目标,是本地招生、本地培养、本地就业。”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院长李武朝说,学院成立3年多来,已为当地泵阀产业输送技能人才近500人。
这背后,涉及一项重大改革。
传统职教体系中,中职、高职几乎是“各管各”,跟区域内特别是县域产业合作不甚紧密。很多学生上了高职,或高职毕业去企业,都会发现专业知识有缺失,或企业设备的操作技能不熟悉,需要再花较长时间补课。
2022年,浙江开始探索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。永嘉学院开设了全省首个实行“1+3+1”培育的泵阀班。
“新模式将传统的‘3年中职+2年高职’打通,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。第一年,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,厘清其职业发展路径。第二至四年,重点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合能力,强化实操应用。第五年开始顶岗实习,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温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吕信恩介绍。
“学校帮我们早早做好职业规划,读书、找工作不再迷茫。”永嘉学院学生徐嘉俊还未毕业,但已在当地头部泵阀企业方正阀门集团多岗位锻炼。等通过顶岗实训考核后,他便可正式入职。
方正阀门副总工程师郝文明是永嘉学院的外聘副教授,他对能找到这样一批年轻的技能人才也很满意,“他们按企业需求培养,能力水平有保障,而且更容易扎下根。这对企业而言,非常重要。”
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泵阀专业的学生们在实训室里上机实操。受访者 供图
采访中,不少院校负责人还雄心勃勃地说,将借鉴德国等地的职业教育先进经验,为县域培育一批拔尖的技能人才,甚至大国工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