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
- 最多的一个社区需承担206项日常工作,往往是疲于应付各个归口的台账——
-
本报记者 王明江
社区是社会的“细胞”,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,它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。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,社区功能日益扩展,政府各机关部门也把“触角”延伸到社区,这一举措在方便社区居民的同时,也不免让社区居民担心,繁琐的事务会不会让社区干部分心,而影响了对社区居民的服务质量。
基于此,我市政府部门事务进社区已逐步实行“准入制”。往后有些进入社区的事务,社区可以说“NO”。
日常工作达206项
“有些职能部门授权,往往会让社区处于尴尬的境地。”市区南浦街道春秋社区工作人员朱小曼说。
就拿社区的餐饮业来说吧,一位餐饮业主上个星期来社区要求给盖一个章,表示社区同意业主在辖区内经营餐馆,以便办理环保部门的审批手续。但社区干部认为,如果没有征得社区居民特别是四邻居民的同意,盖上这枚章,社区居民一定会有意见;如果不盖章吧,这家餐饮业已在社区经营多年,大家都很熟,碍于面子,再说日后社区的其他工作还需要互相配合和支持。这让社区干部左右为难。
据朱小曼介绍,她一个人就负责社保、民政、老人协会等好几项事务,身兼数职,每天疲于应付各个归口的台账等工作。
据了解,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把基础工作延伸到社区,最多的社区需承担着206项的日常工作,令社区干部不堪重负。其结果是,社区干部忙于应付政府部门的任务检查,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社区服务中去。
难受“行政化”之重
社区毕竟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,本身没有行政权力,仅是协助职能部门工作。如果职能部门把工作“推”到社区,必然会使社区工作“变了味”。
为此,市委市府于去年联合下发文件,强调党政职能部门要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方式,防止社区行政化倾向,要严格实行政府社区工作“准入制”,职能部门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工作和群团工作任务的,须经同级社区工作协调机构批准,并明确工作内容、工作标准、工作期限、工作经费。而社区居委会在履行社区职能中,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,自觉协助政府做好社区工作,并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居民意见建议,维护居民合法权益。
“费随事转”是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,鹿城区的社区办公经费,由区财政拨款,拨款额度采取基数加户数的办法:即财政每年给予一个社区拨款基数为4.4万元,按社区户数给予每户拨款30元。一般来说,一个社区的年办公经费平均为6万元左右。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、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,以及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。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在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。然而,仅此项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建设需要,社区卫生费、治安巡逻费和车棚场地租用费等均成为有益补充,而政府有关部门进入社区临时工作提供的“费随事转”经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。
政府的有力“帮手”
根据我国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》规定,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权利和义务。实际上,社区居委会是政府部门的有力“帮手”,而不应独立行使行政职能。
朱小曼介绍,她在一次核对社保部门提供的保险对象名单时,发现社区在册的两位居民已经不在世长达一年之久,社保部门根据她提供的信息及时更正了登记材料。市社保局有关人员表示,政府有关部门需用第一手材料,实现动态管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社区,社区能够掌握最真实的数据。
记者在春秋社区采访时,刚好来了一对年轻夫妇,他们是来办理准生证手续的。程序是由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,然后到街道计生部门领取有关证件。这当中,社区居委会提供第一手材料,证明这对夫妇是该辖区的居民。
干部实行一年一聘
协助政府部门是社区居委会的“天职”。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,社区居委会如何做到既能协助政府部门,又能不影响社区服务质量。有专家认为,社区从业人员的素质非常关键。
据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,我市目前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,一般以每400户配备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为标准,每个社区的专职工作者一般控制在5人左右。目前鹿城区161个社区专职人员达959人,而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119人,占总人数的12%,高中学历的592人,其余为初中以下学历。
前不久,市政府颁布了《关于温州市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聘用管理的意见》,规定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聘用制,实行一年一聘。聘用对象的基本条件为高中以上学历,年满18周岁,一般不超过55周岁。在社区建设中工作特别优秀,在居民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,年龄和学历条件可适当放宽。
据了解,目前市区各社区居委会有相当一批经验丰富的社区干部,他们享有较高的威信,有较好的群众基础,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。
社区呼唤高素质人才
到目前为止,我市的精品社区创建取得一定成果。据统计,鹿城区的161社区中,已经有1个社区达到全国文明社区标准,120个社区达到省、市级文明社区标准,75个具有现代气息、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区级文明示范社区。其中的水心街道桂柑社区、洪殿街道夏屋社区等均是精品社区的典型。
社区和谐,就是实现民主自治、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治安良好、环境优美和文明祥和。根据这一目标,到2010年,我市60%以上的城市社区将达到和谐社区建设标准。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。今后五年,我市城市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将达30%,而且每个社区居委会都必须有1人以上为大专生。
温州大学商学院陈雅副教授认为,社区干部队伍需要老中青结合,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,其中高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,早日成熟。同时志愿者队伍也很关键,社区必须吸纳更多的社区志愿者参与,以达到社区与居民互相帮助的目的。
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主任丁丽燕介绍,目前温职院正在培养的社管专业学生非常适合社区工作,他们将是社区的中坚力量。在实际工作中,他们将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,服务于社区。但他也很担忧,目前主要存在着社区工作者待遇低、流动性强等特点,难以吸纳高学历人才,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和强化。
□相关链接 杭州推行“准入制”给社区减负
去年11月,杭州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进入社区的组织机构、工作任务和评比考核项目重新界定,新规定中的三类项目都做了大幅减少,为社区工作减轻了很多负担。
多年来,杭州市的社区普遍存在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的现象。杭州市这次具体明确了进社区的组织机构、工作任务和评比考核项目,并要求所有政府职能部门、党群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,凡拟将组织机构、工作任务和评比考核等项目进社区都要实行准入制度,且要向杭州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申请,并严格执行审批程序。同时还规定,除市委、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以外,对准予进社区的工作任务、人员及经费要及时落实,对准予进社区开展的评比考核,统一纳入市“和谐社区”考核范围,由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统一考评。
相关链接:http://www.wzwb.com.cn/system/2007/01/21/100246414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