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报道
媒体报道
  • 《温州都市报》大学逃课,症结到底在哪里?
  •   浏览:13382   时间:2008年03月11日
  • (2008年3月10日《温州都市报》叶锋 报道)

    本次调查中,逾半的大学生表示曾逃过课。对这样的数据,一些人并不惊奇。有些人不觉惊奇是认为这是大学一直来的一个顽疾,病见多了就不怪了;有些人不觉惊奇是认为这根本算不上是“病”,而是常理,没经历过逃课的大学生活不算真正的大学生。逃课者为什么会对上课失去兴趣而屡屡缺席呢?他们不上课干什么去了呢?他们计算过逃课的成本吗?难道就没有办法杜绝这种现象吗?那让我们走进校园找出逃课的理由。

    逃课一族“现身说法”

    1、实践族:

      为钱途为经验而逃课

      刘林,某大学新闻专业在校本科生。据他自己说,一学期基本只上开头和结尾的几节课。“那你平时在学校都干嘛?”记者不解。“很简单,我工作去了。我不否认,很多学生的确是因贪玩或懒惰而逃课,但这类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。就拿我来说,我学的是新闻专业,我认为书本上的东西和自己在新闻单位实践所得完全不一样,而且后者往往更实用,更有价值。”调查发现,像刘林这样为积累实践经验而逃课的学生占31%,其中19%通过兼职,12%尝试创业。他们对课堂式教育不满足,对自己亲自实践过的东西吸收得更快,何况还有收入,而在学校的学习只以拿文凭为最终目标。 

      2、活动族:

      从课堂奔向社团

      都说大学校园是活动最丰富的地方,出了这个围城就不再有机会去体验这种丰富。逃课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忙着校园活动而无法上课,占到了39%。这些同学往往是学校或者学院的学生干部,为了参加讲座、社团、学生会或义工联等学校活动,做好本职工作,有所舍弃。 

      3、熬课族:

      专业选错,熬不了就逃

      调查中,15%认为自己逃课是因为专业选错了,不是自己爱读的。另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一项调查发现,大一新生中,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学生不到三成。这是该学院日前对学院内部及省内的湖州师范学院、浙江工业大学等5所学校的2000名新生就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。温州医学院大三学生小李所读的是中医,可他不喜欢这个专业,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也是没办法才填的,现在天天熬着去上课,学习积极性不高,所以有时他就请病假,选择了逃课。

      4、考证族:

      逃课,是进步的阶梯

      逃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?22%的被调查者坦言他们就是按这样的怪逻辑去做的:为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证而不得不逃。一位大学三年级学生于某告诉记者:“为了保证我考研复习的时间,有的时候我必须逃掉几节课,但是我所逃的课程一般都是选修课,上了和没有上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损失的!毕竟考研重要嘛!我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。”

      调查中还发现,26%选择逃课的原因是自己想偷懒贪玩,不想去上课。另外,还有6%逃课是因为自己要谈恋爱。

    逃课成本,只是钱吗?

    记者调查发现,一名大学生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合计大部分在1万元左右,主要来源是父母,按一名大学生每天上六小时一学期上300节课计算,每节课成本近33元。“不算不知道,一算吓一跳!”一名来自山东农村的学生告诉记者,“全家的年收入少得可怜,如果我逃课一节就意味着我的母亲白忙活好几天,这样的逃课成本岂止是经济账,还是一笔良心账呢!”

    大二学生小张很喜欢玩电脑游戏,他说有时候一个晚上去网吧玩游戏没睡,到了课堂上也是睡觉,还不如干脆回寝室。据他介绍,这样一个晚上下来光上网费就要几十元,一些零食费还不算,这样的玩法,每星期起码一次。而为谈恋爱而逃过课的一名大三男生说,每次出去谈恋爱都要花上100多元。逃一次课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消费能计算得出,而父母的期待、爱与血汗能计算得出吗?

    逃课,是因纪律太过宽松? 

      有14%的学生把逃课之因归于学校纪律太宽松,让他们有空子好钻。记者了解到,各校对于逃课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措施,大部分都把平时的考勤率纳入期末考评。比如医学院校方和学生会都会突击考勤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规定:学生一学期内累计旷课(三次迟到或早退折合成一次旷课)10~19节给予警告处分;20~29节给予严重警告处分;30~39节给予记过处分;40节以上给予留校察看处分;因旷课而受到多次纪律处分,经教育仍不悔改的,给予开除学籍处分。未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院规定的教学活动的,应予退学。

      但为什么学生仍觉得有空子好钻呢?看看逃课时,学生怎么做(见调查图),就明白了。“容易通过”、“不点名”的好好先生在学校里的确存在。据悉在外地有大学为杜绝逃课采用了指纹打卡。真“要求”学校到这地步,学生乐意吗?

      课堂, 如何吸引大学生?

    面对逃课,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、自由、散漫。然而,在调查中,近半同学对老师的授课提出了看法。29%觉得老师讲课不精彩,19%觉得课程太简单,没必要听老师讲,自己自学也行。尽管选修课的逃课率这么高,但在选修课程中,有些课程是相当“抢手”的。温州医学院蔡辉辉同学告诉记者,“我所在的班级,有很多人都有去选过《经典社会学思想》。”这门课可以说与他们专业关系不大,“因为上这门课的老师上课很风趣幽默,独成一派,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拘泥于书本,有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,所以选的人很多,虽然一周开两天,有时候还是选不上。”大学生们普遍认为,老师上课“照本宣科、过于专业、东扯西拉、方言太重”是最令人反感的四种类型。

      对此,我市某高校陈老师认为,导致逃课、学生对教师教学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,校内师生比越来越大,一堂课往往有近百学生旁听,这种“大班教学”给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带来了巨大困难,使老师难以把握授课节奏和课堂氛围;二是现在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评先进、评职称的硬性指标,使不少老师产生“重研轻教”的思想,忽略了对自身教学水平的锻炼和提高。

      还有很多的同学对上课模式不满,觉得现在课本学到的东西往往和就业的需要脱节,难道只有“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”才是课堂?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。

      在温大和一些高校的创业园里有许多学生自办公司或工作室,这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锻炼了自己的才能,也得到了相应的学分,这意味着这些高校已经把创业园当成了另一种课堂,来吸引大学生。

   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30多名优秀教师这学期刚开学被学校“停课”下企业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,人数和时间跨度在该院成立以来未曾出现过的。他们下企业并不是因为课上得不好,而是现在高职教育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。张得佳老师自大学毕业后就到该院计算机系任教,六七年的教学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此次她来到了温州广播电台技术部挂职锻炼。她说:“对我们这种大学毕业就上讲台、‘从校到校’的年轻老师来说,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实习,参加实践锻炼显得更有必要。”该院院长丁金昌指出,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,能使他们“大浪淘沙”般地滤出对实际生产最有用的知识,以促进实践教学,使学生学习更有的放矢。

    相关链接:http://dsb.66wz.com/html/2008-03/10/content_43862144.htm
备案号:浙ICP备06027531号/经营许可证号:12330300470510558k    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      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